加禮宛事件地點、加禮宛人、達固湖灣事件在PTT/mobile01評價與討論,在ptt社群跟網路上大家這樣說
加禮宛事件地點關鍵字相關的推薦文章
加禮宛事件地點在加禮宛戰役 - 维基百科的討論與評價
加禮宛 戰役(噶瑪蘭語:Lanas na Kabalaen)或稱達固湖灣事件(撒奇萊雅語:Takubuwa a kawaw),是臺灣原住民噶瑪蘭族(Kebalan)和撒奇萊雅族(Sakizaya)在1878年 ...
加禮宛事件地點在族群介紹 - 臺灣原住民族資訊資源網的討論與評價
清朝光緒4年(1878年)發生加禮宛事件,除了噶瑪蘭族加禮宛人之外,撒奇萊雅族人也參與其中。根據官方的資料所記載,商人陳文禮至加禮宛(在今花蓮市區)墾田,為加禮宛 ...
加禮宛事件地點在從「紀念1878」紀念碑與族裔的戰役歷史詮釋對話 - 原住民族文獻的討論與評價
「加禮宛事件」後奇萊平原與東海岸地區的原住民族群活動空間變遷探討。載於潘朝成、施正鋒(編)。加禮宛戰役(45-47頁)。花蓮: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。
加禮宛事件地點在ptt上的文章推薦目錄
加禮宛事件地點在加禮宛事件小檔案- 地方- 自由時報電子報的討論與評價
噶瑪蘭人1853年由宜蘭遷到花蓮新城鄉,建加禮宛六社,包括加禮宛、竹林、五暖、瑤歌、七結、談秉六社,人口最多曾達6000人;而撒奇萊雅族則在花蓮市國 ...
加禮宛事件地點在花蓮縣花蓮市公所-原住民族網-部落介紹的討論與評價
總之阿美族頭目是由部落長老及部落族人一起選出,會改變,非世襲制。 1878年加禮宛(竹窩宛)事件之前,Takubuwan(達固部灣)部落,是Sakizaya(撒奇萊雅) ...
加禮宛事件地點在加禮宛戰役 - 原民院院圖書出版品的討論與評價
編著: 施正鋒; 潘朝成 ; 簡介: 加禮宛戰役,發生時間1878年,地點在花蓮縣新城鄉與花蓮市,參與者有噶瑪蘭族與撒奇萊雅族,至今這些英雄已在荒野中被遺忘了130餘年。
加禮宛事件地點在第三章「加禮宛社之役」與奇萊地區原住民族群勢力之消長的討論與評價
過去一般人對於光緒4 年(1878)「加禮宛社之役」(「加禮宛事件」)的認識,. 大多來自於日文資料,尤其是沿用日本學者伊能嘉矩的說法。關於此段歷史記載.
加禮宛事件地點在加禮宛-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的討論與評價
加禮宛 位於五結鄉季新村開山廟一帶,過去這裡為清代噶瑪蘭三十六社之一的加禮宛社所在地,為冬山河下游重要的噶瑪蘭族部落。 加禮宛意為尖尾瑪瑙珠的意思, ...
加禮宛事件地點在歷史遷移-撒奇萊雅族 - 臺灣原住民族文化知識網的討論與評價
撒奇萊雅人受到加禮宛事件的影響後,族人流散、遷徙並沉寂隱匿一世紀,期間因為 ... 撒奇萊雅族人以花蓮平原為主要分布地點,之後因「達固部灣事件」政權轉移而使社會 ...
加禮宛事件地點在來聽Bobee講原住民傳說-德固湖灣事件 - NOWnews今日新聞的討論與評價
西元1878年,爆發了「德固湖灣事件」,也稱「加禮宛事件」。「德固湖灣」為奇萊平原上撒奇萊雅族最大的部落;「加禮宛」則是撒奇萊雅族、南勢阿美族對 ...